前不久,市民范女士一次性海淘了近千元的某品牌葡萄籽胶囊和月见草油。她告诉九江晨报记者,因为觉得国外对食品安全监管更严格,所以对国外保健品比较放心。
洋保健品有多火呢?一名九江的代购澳大利亚商品的电商老板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的营业额在5万元,其中3万元是澳大利亚保健品,其中以葡萄籽胶囊和月见草油最火,单是葡萄籽胶囊在4月初就卖出了50瓶,每瓶售价为118元,虽然这样的单价比国内同种类的葡萄籽胶囊售价贵了50%左右,但因为被认为更“安全”,所以根本不愁没人买。
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国外没有保健食品的概念,而是叫做膳食补充剂。国外的膳食补充剂进入国内市场,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并取得注册证号。进口保健食品注册证号的标准格式为“国食健字J+八位数字”或者“卫食健进字(年份)第××××号”。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标示“蓝帽子”及注册证号的才是保健食品,没有标示的均不是保健食品,进口保健食品也不例外。而且有些国外的膳食补充剂进入中国市场后,取得的仅是普通QS标志(食品“生产许可”)。而一些使用代购方式进入国内市场的洋保健品,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将难以维权。
市民使用保健品补充营养元素真的必要吗?国家二级营养师邱平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所含营养,已经足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元素,如果膳食结构合理,则没有必要再食用保健食品。”不过,如果有市民存在钙、铁、锌、维生素缺乏的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保健品。但不应过分或过早服用保健品。“超量摄取保健品可能会产生依赖,反而导致营养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