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苗企业年报数据的陆续发布,虽然疫苗领域的情况早已出乎意料,但当相关数据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还是忍不住感慨:疫苗行业真是晴雨交替,让人琢磨不透。
截至目前,智飞、康希诺、沃森、万泰等十余家代表性疫苗企业的年报已经公布。总体趋势来看,2022年是疫苗行业“灾难性年”:
70%的疫苗生产商业绩逆增长,30%的企业收入不增加利润,40%的企业收入净利润双降,只有万泰生物、沃森生物和康乐卫士实现了业绩的积极增长。
数据来源:各疫苗企业年报
但为什么以前的疫苗行业在短时间内如此不堪?未来还有其他出路吗?
因新冠肺炎而成败?
4月初,康希诺的子公司“上药康希诺”调整了2023年的生产计划,从4月4日起暂停生产线,激起千层浪。据上药康希诺员工向相关媒体透露,“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没有严肃的工作,所以一直在这样消费,最多做一些中试生日。”
在目前公布的疫苗企业年报中,近一半的企业将业绩不佳的“锅”扔给了新冠肺炎疫情。
智飞生物:增收不增利,新冠肺炎疫苗销量爆减
智飞生物作为2022年疫苗市场收入最大的企业,在不可动摇的同时,也首当其冲地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2022年主要年报数据如下:
营业收入382.64亿,同比增长24.83%;
净利润75.39亿,同比下降26.15%;
扣除净利润为75.1亿元,同比下降26.26%;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9.89亿,同比下降76.62%;
净资产收益率为36.13%,同比下降41.88%。
可以发现,与之前2021年的高光相比,今年智飞生物的表现确实有点差,“增收不增利下面还说明智飞生物不仅面临着产品降价、上游成本上升等风险因素,而且在新冠肺炎疫苗等自主产品中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据相关人士分析,今年智飞生物净利润大幅下降,与新冠肺炎疫苗产品成交量低于预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回顾2021年3月,智飞新冠肺炎疫苗被批准紧急使用,市场成交量明显:
2021年,智飞自主产品收入飙升700%,接近100亿元,粗略估计至少70亿元来自新冠肺炎疫苗。
图片来源:智飞生物年报
但现在,随着市场饱和度越来越高,之前的大卖势头已经消失,收入急剧下降也是意料之中的。
图片来源:智飞生物年报
除了新冠肺炎疫苗,智飞生物的其他自主研发产品并不乐观。
根据年报数据,2022年自主产品批签总量为1372.9万支,同比下降2.95%(不含疫苗);相比之下,批发3996.7万个代理产品,同比增长39.74%。在这种情况下,整体净利率自然大幅下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方面,代理业务的缺点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低毛利润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通过智飞生物的年度报告,我不得不叹气,热代理业务背后充满了无助。
康希诺:亏损净利润总和超过几年
3月27日,康希诺生物发布2022年财务报告,期间实现收入10.35亿元(-75.94%),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9.09亿元,扣除非净利润损失10.33亿元,超过前几年的总损失。
至于收入和净利润的下降,康希诺在年度报告中表示,对新冠肺炎疫苗的需求同比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新冠肺炎疫苗产品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同时,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其他商业产品仍处于商业化初期,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图片来源:康希诺年报:康希诺年报
康希诺新冠肺炎疫苗作为康希诺首款商业产品,2021年单品收入至少40亿元,账户现金流超过70亿元。但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疫苗接种率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智飞生物的新冠肺炎疫苗不是主营业务,最多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康希诺来说,在失去了新冠肺炎疫苗的优势后,有什么能支撑这么高的市值呢?投资者应该信任什么?
特别是,被寄予厚望的新冠肺炎吸入疫苗昙花一现,已经成为康希诺最后的荣耀,尽管MCV4、MCV2和Ad5-EBOV三款产品逐渐进入商业期,但在推广过程中逐渐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困难。基本上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新冠肺炎疫苗,提到业绩大梁。
最后,康希诺是昙花一现还是旷日持久,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结构单一,
是疫苗行业最大的风险
成年生物难逃“逆增长”的命运
2021年,成达生物业绩增收不增利。当时大众对其结构单一、市场份额下降的现象表示担忧。现在2022年业绩公布,还是逃不过“逆增长”的厄运。
4月7日晚,成大生物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收入18.15亿元,同比下降13.08%;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下降20%。
不但没能挽回之前的业绩下滑,甚至从“增收不增利”发展到“营收净利双降”。
数据来源:成大生物年报
事实上,成大生物业绩越来越差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客观影响,但更多的是其主营业务中早已存在的风险。
相关数据显示,其在售疫苗主要集中在狂犬病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其收入占总收入的97.2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单一结构的风险急剧增加”或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究报告截图
曾经的大生物确实是继长生生物之后最大的狂犬病疫苗制造商。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这一领域,仅“人类狂犬病疫苗”就有8家企业相互夺食,市场格局已经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
笔者预测,如果成大生物不改变“单一主营业务”的问题,其业绩可能会继续下降,甚至会直接被后来者所取代。
康华生物净利润上市首次下降,问题也是如此
康华生物作为另一家标榜“狂犬病疫苗第一股”的康华生物,2022年“增收不增利”的趋势与成大生物出奇的相似,近年来业绩低迷暴露出的问题也相当相似。
根据2022年年报,康华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4.47亿元,同比增长11.94%;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下降27.90%,是其自2020年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下降。
资料来源:康华生物年报
据资料显示,目前康华生物上市品种只有两种,即冻干人狂犬病疫(人二倍体细胞)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其单一业务甚至比大生物更糟糕。2022年总收入98.49%由冻干人狂犬病疫(人二倍体细胞)提供。
至于六价诺如疫苗、CYW135组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四价鼻喷流感疫苗等产品的重组,只有研发进展,但无法实现。
此外,狂犬病疫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后来者技术迭代日益频繁,如智飞生物冻干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已获得III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预计2023年将进入注册申报阶段。
HPV疫苗是最大的赢家
当其他疫苗企业“抑郁”时,有三家企业可以获得收入和净利润,都是HPV玩家。
如果说2021年是新冠肺炎疫苗的一年,也许2022年注定是HPV的一年。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上市批准的HPV疫苗是万泰生物旗下的二价HPV新可宁疫苗和沃森生物旗下的“双价HPV疫苗”。
在上市制药公司方面,只有四家涉及HPV疫苗业务,即智飞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和康乐卫士。除新冠肺炎疫苗影响智飞生物导致净利润下降外,其他与HPV相关的疫苗公司业绩均呈正增长。
万泰生物不怕新冠肺炎需求下降,HPV疫苗增速喜人
如果说万泰在新冠肺炎三年内依靠“检测试剂”加速,那么耗时十多年的HPV疫苗成功上市,可能是其业绩可持续增长的源泉。
根据万泰生物2022年度报告,万泰生物期间收入11.85亿元,同比增长94.51%;净利润48.63亿元,同比增长133.9%,是医药行业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数据来源:万泰生物年报
更重要的是,在2022年收入比例分布上,以二价HPV疫苗为主的疫苗业务板块创收84.93亿元,主要负责HPV业务的万泰沧海净利润37.04亿元,占万泰生物净利润的76%,说明HPV疫苗在整个万泰生物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批量增长较高,也能充分证实上述观点。2022年,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共发布288批,同比增长76.69%,是所有HPV疫苗中增速最快的业务。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究报告
也许我们不同意默沙东9价HPV疫苗饥饿营销的做法,也许我们知道2价HPV疫苗毕竟只是过渡产品,万泰生物在产能建设上并不吝啬。
截至2022年底,设计产能已达到年产3000万,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开展学龄女性免费接种计划,抢占市场第一波红利,延伸到全球数十亿潜在女性市场。
在研究方面,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II期临床试验和产业化放大进展顺利。目前,头对头临床试验已完成临床试验现场和标本试验,正处于统计分析和医学总结报告产出阶段。在商业化方面,生产车间的建设已经完成,生产研究正在扩大。
沃森生物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HPV疫苗第二位稳定
2022年,沃森生物终于等到2价HPV疫苗上市。
在此期间,沃森生物专注于推广和销售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双价HPV疫苗等重磅产品。期间营业收入50.86亿元,同比增长46.89%;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70.35%,扣除后归母净利润8.59亿元,同比增长45.33%。
纵观历史,超过50亿元的收入达到了沃森生物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3价肺炎疫苗和2价HPV疫苗的大规模上市是主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沃森2价HPV疫苗全年批发498.05万剂(2022年5月批准),13价肺炎结合疫苗批发772.11万剂,同比增长55.96%。
数据来源:沃森生物2022年年报
就HPV疫苗而言,沃森生物与万泰生物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目前该领域的竞争来看,只有万泰生物家族不可能吞下整个国内市场。沃森生物2价HPV疫苗成交量迟早会增加。
总结
经过三年的疫情,很多企业从中获得了亮点,但现在分口正在逐渐过去,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2022年可能是逆转的开始。
新冠肺炎后遗症逐渐暴露,疫苗企业主营业务单一,收入结构薄弱,使得很多企业陷入新冠肺炎后的新泥潭,大家都在寻找新的突破。
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无疑已成为继新冠肺炎疫苗之后疫苗行业的一个新渠道。然而,日益激烈的竞争也推动了相关企业不得不加速。像万泰生物这样强大的先发优势企业根本不敢放松。
预计未来几年疫苗行业将迎来新一波“神仙打架”,请期待。
参考资料来源:每日新闻、疫苗企业年报、西南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