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药明康德跌停,药明生物跌停7%。
2023Q1门前冷落鞍马稀,药明康德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DDSU)仅为客户完成3个项目的IND申报,同时获得6个临床试验批准。
这传达了强烈的焦虑,国内创新药业似乎已经熄火。
又到了医学高壁垒检验认知的时候了。
01
只是说明me-too之路走不通
药明康德DDSU确实是观察国内小分子药物的窗口,但与行业繁荣无关。DDSU不是CXO承接外包订单的传统模式,而是药明康德内部开发me-too小分子+license-out模式。一些研发能力不足的制药公司在临床前向药明康德购买化合物(PCC),包装成自己开发的。药明康德收取转让费,并按约定比例分享客户的药品销售收入。
最新的例子是,今年3月,药明康德为客户开发的治疗新冠肺炎感染的小分子口服药(众生药业来瑞特韦片)获批上市。
然而,在中国销售me-too的道路逐渐失败。创新型制药企业开始注重差异化,跟随国际前沿技术的时差大大缩短。2020年4月,恒瑞医药对标DS-8201ADC药物SHR-A1811申报临床,2018年或2019年启动临床前开发。
DDSU模式不可持续,药明康德承认转向多肽/多肽偶联药物等新分子种类项目(PDC)、蛋白质降解剂和寡核苷酸。
从me-tooo到自主创新,DDSU的困境反映了国内创新药物转型的趋势。
据西南证券统计,今年以来,国内IND数量稳步增长。1月份新增IND139个(同比+17.2%,环比+87.8%),2月份新增IND144个(同比+102.8%,环比+3.6%)。
国内创新药行业没有熄火。
美迪西国内收入占76%,2023Q1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26.8%,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31.58%。它已经从疫情中恢复,反映了国内医药行业的正常繁荣。
至于药明康德个位数的增长,再次说明了医药行业认知的高门槛。
考虑到去年新冠肺炎商业化大单的高基数,姚明康德第一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营业收入89.64亿元,同比增长5.77%,净利润21.68亿元,同比增长31.97%。基本盘稳定,美国业务和化学业务分别同比增长22%,消除新冠肺炎商业化项目、21.8%。与新分子类相关的业务(TIDES)收入同比增长44.1%,ADC药品项目共交付260多个。经营效率和人均产出持续提高,毛利率和净利率回到较高水平。订单充裕,合同负债36亿元,比去年年底增加44%。
药明系是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不限于生物技术)之一,堪称生物版台积电。
主要问题是李革不断减持套现,一直在跑路,一直没有跑完,重创了整个创新药产业链的信心。
由于同样的原因,泰格医药也面临着个位数增长的问题。
泰格医药2023Q1营业收入18.05亿元,同比下降0.73%,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9.65%。多区域临床试验业务收入占去年同期新冠肺炎疫苗相关试验的很大比例,导致基数高(2022Q1营业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101.55%)。2023年1月,部分临床试验运营服务受不利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实验室开工和产能利用率下降。从2月份开始,很多业务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CXO龙头公司拿单能力稳定,第一季度业绩稳定,但负面纠缠,成为筹码博弈的受害者。
02
CXO跌倒了,葛兰吃饱了
这几天,人们都在清算葛兰给基民损失了多少钱。
海富通股票混合基金披露的真相比高位追赶寒武纪的葛兰更令人震惊。2022年Q4,十大重仓股仍是全新能源,2023年Q1全部被AI取代。
这种做法是合规的,有激励机制。追求短期热点(AI),把自己变成增强版行业(AI)指数基金完美传导热点(AI)赚钱效应,然后迅速走出圈子,吸引基本人士认购,扩大规模。至于如何退出高水平,不在计划之列,或者高水平不能退出,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基本人员被锁定,管理费的长期贡献。
完美闭环。
当一切都变成血袋时,有一种悲剧的观点:上一条赛道的新能源和CXO每次都表现良好,都是为人工智能输送血袋。
海富通股票混合基金经理吕月超先知后觉,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18%,近一年收益率达到50%,被基民视为上帝的第一手吕经理。
我不知道葛兰是否购买了上海翠湖天地豪宅,但自2021年以来的27个月里,五款产品为基民亏损410.32亿元,夜不能眠。
事实上,葛兰管理的5款产品在2021年和2022年为中欧基金贡献了26.53亿元的管理费。
主动基金在行业间快速切换,全仓置换,造成惊人的破坏力,市场生态从未如此扭曲。
据海通证券统计,2023Q1公募基金医药重仓持股前五名为迈瑞医疗(469只)、药明康德(395)、恒瑞医药(358)、爱尔眼科(269)和智飞生物(212)。
药明康德(408亿)2023Q1公募基金医药重仓持股市值前五名、迈瑞医疗(377亿)、爱尔眼科(311亿)、恒瑞医药(225亿)、泰格医药(136亿)。
不难理解,药明康德在调仓换股中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