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半的牛被诊断为自闭症,因为它不能说话。在医生的建议下,注射了鼠神经生长因子。
然而,经过两个疗程后,费用花费了数万元,但症状并没有改善。
患者的真实反馈,“神秘”的临床试验结果,加上诺贝尔奖的“光环”,给鼠神经生长因子蒙上了阴影。
从诺奖到“神药”,
集成了成千上万的宠爱
谈到鼠神经生长因子,作为诺奖成果转化的药物产品,它真的可以自带“主角光环”。
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RitaLevi-Montaleini和SranleyCohen,表扬他们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表皮生长因子(EGF)。
此后,鼠神经生长因子将逐渐走向“封神”之路。
有些人可能会问,蛇、老鼠或胎盘可以提取神经生长因子,为什么最终选择鼠神经生长因子?
一是鼠神经生长因子与人类同源性高,二是获取更方便。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江湖地位,同源性高,获取方便。
2003年,中国第一个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正式批准生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生长因子产品,“神药”之旅也开始了。
此后,三款产品陆续上市,共4款。以当时中国新药的研发能力,神经生长因子产品是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欧美至今没有神经生长因子产品上市,现在看来还是不可思议。
表1中国4个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
为何落下神坛?
说到“神药”,销售和市场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下图显示了近年来我国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销售变化。
早在2011年,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品总销售额就在3.4亿元左右,到2016年底,销售总额达到33亿元的巅峰,五年的时间几乎增加了10倍。
市场销售的转折点是2017年。
2017年以前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以来市场销售持续下滑,2018年以后呈悬崖式下降。是什么导致了“神药”的现状?这也从国家的“关怀”开始。
图1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市场变化
首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国家质量标准在2015年之前是空白的,即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只有企业标准。真正的质量标准从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包括在第三部电影中。从那时起,该药物就有了国家质量标准,并为其提供了严格的生产和质量标准。从那时起,它也开始了对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关爱”。
2017年,中国医疗保险对“神药”采取了第一刀,即限制其医疗保险支付的适应症,仅限于创伤性视神经损伤和正己烷中毒。我们应该知道,限制前的“神药”适应症是多种多样的。以恩经复为例,它有许多适应症,如治疗化学品和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新生儿脑瘫和脑萎缩。医疗保险限制了报销适应症,这自然会影响销售。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要求制定辅助用药目录,其中鼠神经生长因子排名第一。所谓辅助药物,自然是指某些药物对疾病没有实质性影响。2016年,我国不合理用药销售额达到惊人的9600亿元左右,辅助用药占绝大多数。当时我国总销售额只有1.7万亿元左右。辅助用药这样行经,国家自然要好好整治。
如果限制其医疗保险支付的适应症是浅薄的第一刀,那么2019年的重点监测甚至直接取消医疗保险可以被判处“死刑”。由于其临床效果不明显,2019年,国家医疗保险目录正式移除了鼠神经生长因子。从那时起,鼠神经生长因子的辉煌过去似乎已经完全结束。
2020年惨淡的销售额足以见证医保目录移除的影响。
2021年,国家继续加大对鼠神经生长因子的要求,并发布了《关于修订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说明书的公告》,对其说明书内容不当进行整改。
那“神药”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至于被“判处死刑”?
归根结底,这自然无法逃脱作为药物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即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自然是关于临床数据的。
令人尴尬的是,自该药物上市以来,没有相关的临床三期数据流出。下图为鼠神经生长因子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宣传平台上查询的6项相关临床试验。
20170195年注册CTR申请人为舒泰神,2022年4月29日完成第二次临床试验。2013年5月7日,注册CTR申请人厦门北京大学道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二次临床试验。
更有意思的是,自20132891年公布以来,注册号CTR的三期临床试验一直处于招聘状态,至今已近10年。
图2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信息
图片来源: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及信息公示平台
小结
没有临床三期数据,医疗保险被取消,患者反馈药物无效,导致“神奇药物”走到了今天的尽头。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来恢复我们的清白。
参考文献:
1.“诺奖”级成果引起质疑.
2.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clinicaltrials.searchlist.dhtml
3.丁玄宙。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J].1987(02)生理科学进步:97-98.
4.国家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生长因子产品_孙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