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声远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药明生基“裁员”暴露出的,绝不仅仅是产能过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4-03  作者:声远医药网  浏览次数:3179
核心提示:CGT之后,是ADC?

近日,药明康德互动平台回应消息证实,药明生基临港生产基地关闭传闻确实涉及部分业务调整,50多名相关员工被裁员。据报道,主要调整的业务部门为“商业生产”,工艺开发部门仍保留。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股票互动平台截图


回顾当年,药明康德在年报中表示,临港基地是公司第二大细胞和基因疗法的生产基地。202110月正式投入运营,主要负责病毒载体和细胞疗法的综合技术开发、生产和测试服务,受到业界的高度期待,药明基地被投资者誉为“国内基因和细胞疗法CDMO之王”。


从收入数据来看,其实药明康德CGTCDMO的业务发展趋势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自成立以来,收入数据逐年增加,临港业务调整前发布的2022年年报也完成了近27.44%的业绩增长。


但正是在如此光明的前景下,药明如此高调地进行业务调整和裁员,真的令人困惑吗?CGTCDMO有前途吗?


CGTCDMO

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事实上,对于上述事件背后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猜测CGT疗法最近不断退货,前景堪忧;也有人说是CGTCDMO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也有人说其实是整个生物医学资本寒冬造成的,内卷已经延伸到产业链后端的CDMO。


总的来说,在各种原因分析中,主要表现出对CGT和CGTCDMO行业的不乐观。


然而,事实上,要说“退货”,市场上退货的不仅仅是CGT行业,2022年以来40多条退货管道也包括ADC、RNA和小分子。退货的主要矛盾自然不可能是对CGT行业的负面预期,更有可能是内卷拥挤的轨道破坏了原有的市场平衡。


当然,就CGT而言,其自身的特点也是其不受大型制药公司欢迎的原因之一。


首先,大型制药企业和CGT的适应性不高。前者管道需要大规模销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规模效应。显然,CGT治疗领域注定无法大规模销售,更多的是罕见病的三、四级治疗。


此外,在批量采购等趋势的推动下,罕见病基础患者数量无法大规模增加,加剧了大型制药企业对CGT领域的担忧。


对于内卷严重的CGT行业来说,最糟糕的结果是“药品上市,病人消失”的尴尬局面。作为CDMO企业,订单从何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大多数CGTCDMO企业来说,业务可能在开始之前就结束了。


产能过剩

也许只是表象


至于药明生基裁员是因为产能过剩,其实是上述内容的延伸,也是CDMO企业的主要矛盾之一。


以car-t疗法为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只有40多种CGT疗法获得批准,市场空间有限。


但另一方面,仅涉及CGTCDMO的国内企业不少于10家。


即使有更多的研究管道,在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前也很难与CDMO行业联系起来。市场空间有限、价格高、治疗手段多样化的发展最终将反馈给下游CDMO行业。


数据来源:2022年上半年企业报告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CDMO订单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市场上药品流通类型和消耗的药品数量。以博腾股份为例,为什么2022年原料药CDMO订单需求强劲?在此期间,交付项目数量达到449个,同比增长22%,而CGTCDMO项目数量加起来不到前者的一小部分,排除了企业自身的技术差异,根本原因是两者之间的需求差距。


换句话说,在化学药品仍然是主流治疗方法的前提下,CGT业务实际上很难完成扩张。即使最终成功扩张,也必须基于原料药和制剂业务的下降。


CDMO行业是危险的

绝不仅“CGT”


当然,如果确实确立了上述原则,CDMO行业可能不仅仅是CGT,CGTCDMO关闭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数据来源:医学笔记


例如,近年来逐渐流行的ADC药物也声称催生了CDMO的新出路。高科技壁垒、高外包率等宣传点与以往的CGTCDMO相识太多。此外,由于ADC技术本身的特殊性,似乎对CDMO企业的一站式服务有更高的要求,更严格的性能粘性也成为许多小分子CDMO进入ADC的原因。


  • 2021年7月,全球CDMO公司药明合联,专注于生物偶联药物端到端服务(WuXiXDC)起航仪式在无锡高新区举行;


  • 2021年,浩源医药与生物药CDMO领先企业振格生物合资成立振浩生物,旨在打造抗体偶联药物(ADC)一站式CDMO服务平台的研发与生产;


  • 2022年3月25日,凯莱英生物宣布引进高淳外部投资者,开发大分子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细胞基因治疗药物、MRNA药物等CDMO业务。公司在上海金山建立了抗体和ADC药物研发生产中心。


  • 2023年3月,博腾宣布成为一家专注于抗体和ADC的大分子公司。


的确,企业方和各大媒体都肯定了ADCDMO的市场潜力,这并不逊色于CGTCDMO。


仅在中国,就有170多种ADC在研究药物,60多种ADC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涌现出了大量的创新企业。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但这仍然是逻辑。看似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高度的R&D热情与产业链后端的CDMO企业有多大关系?有多少成功的ADC药物可以成功商业化?在内卷ADCDMO的市场下,有多少订单成功实施?


要知道,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ADC药物一只手就能数出来,满计只有五种,分别是罗氏恩美曲妥珠单抗,Seagen/武田维布妥昔单抗、辉瑞奥加伊妥珠单抗、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Imunomedics戈沙妥珠单抗。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即使该地区扩展到世界,似乎也只有大约15个ADC正式上市,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分子CDMO企业如合作、植恩、东耀集体进入ADC轨道,虽然方式、路径和核心逻辑不同,但也必须满足产业扩张和发展的需要。


但最终,随着玩家数量的激增稀释订单数量,CGTCDMO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小结


综上所述,在当今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内卷的情况下,在资本的推动下,大量企业如潮水般涌入哪个板块火,哪个板块流量高,最终的结果确实把水搅得越来越浑,以至于龙头企业做不到,更别说顺位下的其他企业了。


畸形的竞争格局是不可取的,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区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竞争。



 
 
[ 医药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医药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