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复星医药2018年年度报告发布,营收249.18亿元,同比增长34.45%,其中药品制造研发业务营业收入186.81亿元,比2017年增长41.57%;排除新并购企业贡献的可比因素后,报告期内药品制造研发业务收入较2017年同口径增长24.87%。报告期内,制药业务研发投资22.50亿元,较2017年增长76.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08亿元,同比下降13.33%。
药品制造收入
报告期内,复星集团药品制造研发业务营业收入1868、134.51万元,较2017年增长41.57%;排除新并购企业贡献的可比因素后,报告期内药品制造研发业务收入较2017年同口径增长24.87%。
2018年,制药行业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制剂单品或系列29个,其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制剂单品或系列2个,销售额超过5亿元至10亿元的制剂单品或系列7个,销售额超过3亿元至5亿元的制剂单品或系列5个。
核心产品在主要治疗领域的销售收入如下:
非布司他片(优立通)是主要治疗领域的核心产品、匹伐他汀(邦之)、富马酸喹硫平片(启144)/371维)、抗结核系列、万古霉素、依诺肝素注射液、阿法骨化醇片(立庆)、沙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强舒西林)注射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非布司他片(优立通)、匹伐他汀(邦之)、富马酸喹硫平片(启维)、万古霉素销量分别增长146%、213%、37%、80%。
药品制造研发
2018年,复星制药业务R&D投资225047.25万元,比2017年增加97536.39万元,增长76.49%。制药业务R&D投资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2.0%;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25、516.16万元,比2017年增加人民币45、618.36万元,增长57.10%,占制药业务收入的6.7%。与同行相比,研投处于中上水平。
研发投资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在报告期内增加对生物创新药物和生物类似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物的研发投资和一致性评价的集中投资,以及对创新孵化平台的研发投资的增加。截至报告期末,复星研究了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215个项目,其中小分子创新药15个,生物创新药10个,生物类似药17个,国际标准仿制药117个,一致性评价项目54个,中药2个。
2018年,复星重点加大对单克隆抗体生物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投入,系统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截至报告期末,已有9种小分子创新药品(包括1种改良新药)、中国大陆批准了9种适应症;13种单克隆抗体产品和1种联合治疗方案完成了22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了全球27种临床试验许可证。报告期内,美国FDA批准GlandPharma共有5种仿制药产品;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施力达)、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启程)、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阿法骨化醇片(立庆)等9种产品。
报告期末,单克隆抗体的研发进展如下:
小分子化学创新药具体研发进展如下:
此外,制药行业专利申请99项,包括美国专利申请12项、日本专利申请1项、欧洲专利申请2项、印度专利申请5项、PCT申请4项;35项专利授权(均为发明专利)。
截至报告期末,制药业务控股子公司均符合国家新GMP要求。复星在满足国内新GMP标准要求的同时,积极推进制药企业国际化,鼓励企业参与美国、欧盟、世卫组织等国际CGMP质量体系认证的实施。截至报告期末,通过美国FDA,复星有十多种原料药、欧盟、日本厚生省、德国卫生局等国家卫生部门的GMP认证;报告期内,GlandPharma的4个制剂生产场所和3个原料药生产场所通过了美国、欧洲、巴西等药品法律法规的审计/认证;桂林南药有1条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3条注射剂生产线、5条原料药通过WHO-PQ认证检验;重庆药友有1条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通过加拿大卫生部认证和美国FDA认证。
销售费用
2018年总销售额为84.87亿元,占收入的34.06%,与同行基本一致。
复星的市场地位
2018年,中国医药制造业整体处于变革时期。根据IQVIA发布的医院终端市场数据,2018年行业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平均增长率约为3.3%。
据IQVIA统计,2018年复星生产的医院用处方药销售收入在全国排名第十。复星在非洲法语区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成熟的药品销售网络和上下游客户资源,其中青蒿素系列抗疟药品得到了非洲市场的高度认可,青蒿琥酯被列为重症疟疾治疗的首选;作为西非法语区前三大药品分销公司之一,Tridempharma进一步巩固了集团在非洲市场的竞争力,完善了复星药品的国际营销网络。此外,复星还在美国和欧洲建立了营销平台,以促进与欧美制药公司的深入合作,提高复星在国际市场的药品销售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