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详细说明书及使用指南:了解功效、用法与注意事项

   2025-01-31 网络网络190
核心提示:人血白蛋白,人体的自然组分,关键时刻的救命药。它纠正血容量,维持渗透压,治疗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多种疾病。虽偶有不良反应,但遵医嘱用药,可安全有效。药品珍贵,需合理使用,守护生命健康。
```html

在医疗领域,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体的正常组分,更是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关键物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药物,以下将详细介绍人血白蛋白的说明书,包括其作用功效、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一、作用功效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通常稀释成4%~5%的等渗溶液,作为长效的血容量替代剂使用。它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

  • 血容量不足的紧急治疗:特别是在经晶体扩容后仍不能维持有效血容量或伴有低蛋白血症的情况下。
  • 显著的低白蛋白血症(≤30g/L)的治疗。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 心肺分流术、特殊类型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的辅助治疗。
  • 肝硬化和腹水穿刺术后、肝切除术后、烧伤24小时后的治疗。
  • 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维持脑血流灌注。

此外,对于不能耐受胃饲且符合特定条件的病人,如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2.0g/dl、严重腹泻(>2L/d)且持续腹泻(使用过短链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人血白蛋白还可以作为营养支持的一部分。

二、用法用量

人血白蛋白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具体用法用量需依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效循环状况和蛋白质损失情况,结合临床治疗需要,由医生决定。其主要剂型为静脉注射液,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如200ml:10g、50ml:10g、25ml:5g、10ml:2g、20ml:2g、50ml:12.5g等。

在具体使用时,对于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引起的休克,一次可输注5~20g,每4~6小时重复输注1次。对于肾病及肝硬化引起的慢性白蛋白缺乏症,一日5~10g,直至水肿消失,人血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分流术、特殊类型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的辅助治疗,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血容量过载引起心力衰竭,输注过程应严格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肺动脉楔压或中心静脉压。人血白蛋白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三、不良反应

尽管人血白蛋白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冷、发热、恶心、呕吐、头痛、身体不适及皮肤潮红等。此外,还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紊乱,如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或过缓、低血压等危及生命的休克症状。

因此,在输注人血白蛋白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四、注意事项

在使用人血白蛋白时,除了关注其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输注前准备:检查药品是否存在瓶盖松脱、是否处于有效期内,以及药液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变色等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输注方式,如静脉点滴或推注。
  • 禁忌证:对于存在白蛋白过敏、水分过多、血容量过多、凝血紊乱、高血压、食管静脉曲张、肺水肿、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心肌缺损、正常血容量或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等禁忌证的患者,应避免输注人血白蛋白。
  •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人血白蛋白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以免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五、总结与建议

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品,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其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人血白蛋白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增强对药物的认识和了解,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和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调整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血白蛋白的治疗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最后,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人血白蛋白这一重要药物。

```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医药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医药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服务项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8028751号-2